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会看图确定方位。2.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在现实情境中教学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已具备了从方位角度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都有所提高。因此,根据主题图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有争议的描述,从而引出探索正确、简明地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必要性,并由此引出列和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和行确定物体位置的,所以教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还要通过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列和行的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它与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次序是一致的;三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用规定的书写格式。2.应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在平面图中无论是找图形位置,还是找某一地点,都可以看成是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思想。在呈现形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各景点或建筑都画成一个点,点只反映景点或建筑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这些点分散在方格纸上,而且每个点都是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三是方格纸上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往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行,从下往上依次标注0,1,2……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这样就把确定景点位置等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了。位置.....................................................................1课时位置。(教材第19~23页)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3.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明确课题:位置。(板书课题)提问:假如学校要开家长会,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学生举例:电影院、剧场和看球赛的运动场馆等。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1.教学教材第19页例1。(1)教师出示教材第19页例1的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指出张亮是哪一个同学?(第2列,第3行)教师讲解:竖为列,横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