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搜集相关电子图片和生物进化有关的影音文件或f1ash,并制作成教学课件。2.制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提纲(1)通读课文。(2)复习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思考知识链接提出的问题。[情境创设]复习提问: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变异和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师生互动]引入(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是必然的,为什么?学生回答: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五种因素,并指出变异是普遍的,是绝对的,所以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必然的。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变异的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提问: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讨论,自由发表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质疑、启发、引导)教师讲述: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型的改变,而基因型和基因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基因频率并不会发生变化。而可遗传变异则不同:突变和重组都是基因和基因型发生了变化,进而基因频率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得出结论:可见,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导致下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改变。教师讲述:在三种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统称为突变。提问: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的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样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一样。因为只有基因发生改变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才能改变基因频率。而基因重组中基因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了的是基因型频率。提问: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是有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上有关内容,即可得出结论。教师讲述:自然界生物进化是有方向的,生物具有普遍的适应现象。提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它们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吗?学生活动:进行讨论。学生回答:通过前面相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所以这种变异不一定会使生物产生对环境的适应性。教师再次强调,得出结论: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提出问题:那么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引入下文)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上P111——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