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和观念。2.了解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以及对园林的表现。3.了解中西方艺术家对光的理解和表现。21教育网2学情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思考与交流”来灵活安排。本课的主要目标都是引导学生以一种开放、探索性的审美态度从美术作品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并且在有效获取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突破粗略、简单化的欣赏习惯,或者仅仅能够复述作品的内容而缺乏对形式的理解和个人创见。3重点难点1.中国画家是如何根据自然的形貌发展其独特的绘画形式的。2.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将景物人格化的表现手法。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4.东西方园林营造理念的差别。5.西方艺术中对“光”的认识。21·cn·jy·com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教师展示南北方不同地域的一些风景照片,指出: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艺术家们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了“自然”的主题。www.21-cn-jy.com活动2【讲授】二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以及《潇湘图》,请同学们分辨哪一幅表现的是北方山水,哪一幅表现的是江南山水。3.教师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请同学们思考并且回答。4.教师总结:中国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观察与表现自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形貌总结出了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些表现方法很好地概括出了各个地域的特征。5.请同学们阅读并且分析教材的第90~91页,看一看中外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自然的。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提出如下问题。①中国的画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北方地区、江南地区、东北地区)②古代巴比伦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③克利特岛上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④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色的时候,有什么独特之处?2·1·c·n·j·y活动3【活动】三学生阅读、思考并且回答。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认为为什么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的时候,会将景物人格化?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第5课《审美自律》中关于文人画的论述。7.学生思考并且回答。教师总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由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中国画家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②中国画家借助对自然物象的表现来抒发情感。8.阅读教材第92页,请学生简要叙述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历史,主要是风景画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独立的。9.讨论:你最喜欢教材列举的三幅风景画中的哪一幅?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