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物候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3、理清文章的说明了顺序,学习生动有条理的说明事物。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2、相关资料(1)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动物的繁殖等。(2)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3、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簌簌()xiāo()声匿()迹翩然()衰草连天()风雪载()途阻挠()忌讳()悄然无声()yùn()育4、解释词语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草长莺飞:5、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课文是介绍物候知识的,而标题不用“物候”,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呢?3、文章第一段最后以“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这里的“前者”与“后者”各指什么?6、《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中心是什么?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给多音字注音(1)连翘()翘尾巴();(2)鬓毛衰()衰草连天();(3)观测()玄妙观();(4)落叶()丢三落四()落枕();(5)差异()差遣()差劲()二、阅读,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