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生字,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简单复述故事。3.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懂得“事情出了差错,要积极想办法补救,就还不算迟”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难点: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对故意寓意的感知。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教具的准备:教案、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趣引入新课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语,并简单补充有关“寓言”的知识。2.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让他们简单说说自己对故事主要内容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故事的名称。(提醒学生“亡”和“牢”的正确读音,和两个字的书写)二、初识题意,感知故事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试着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亡”不是死亡的意思,而是指丢失;“牢”也不是指牢房的意思而是羊圈。引出题目的意思是“丢失了羊以后去修羊圈”。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谁丢了羊?一共丢了几次羊?(师板书:第一次第二次)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两次丢羊所在的自然段。(一四自然段)课件出示两个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朗读注意“圈”多音字,“窟窿”是轻声词语。3.再读读故事,看看这两次丢羊的过程中,牧羊人都经历了什么事情?(街坊劝他,他先是不听,后来又听从了劝告把羊圈补好了)。教师分别指名三位同学都2、3、5三个自然段。重点提醒“街坊”是轻声词语。4.引导学生在读故事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整个故事内容,教师是归纳(写了一个牧羊人在丢了羊后,由不听劝告到听劝告修补羊圈,并保证了从此没有再丢羊的事)。三、精读故事,明白寓意1.快速读故事,看看牧羊人前后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边读边在文中找出答案。2.学生交流,教室适时出示故事1-4自然段,聚焦句子:A.“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注意强调“原来”一词。牧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抽生回答,师板书“羊圈破了个窟窿”)B.“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引导学生探究交流:牧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抽生回答,师板书“不听劝告”)3.面对街坊让他修羊圈的劝告,这位牧羊人是怎样想的?你觉得牧羊人这样想对吗?为什么?你们能读一读牧羊人的话,让我听出他的固执、不听劝告吗?(生齐读再分角色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