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语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3.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体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类似的事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来看图片,你能猜出故事的名字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齐读课题3.“亡羊补牢”中的“亡”、“牢”是什么意思?“亡”有三种解释:(1)死亡(2)丢失(3)灭亡“牢”也有三种解释:(1)养牲畜的圈(2)监禁犯人的地方(3)结实、坚固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二.初读课文1.读课文,遇到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解决,并解决上面老师提到的问题。2.出示词语: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3.指名读课文三.研读课文1.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亡”和“牢”的意思了吗?汇报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2.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他丢羊的原因是什么?(1)他丢了一次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次呢?(2)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3)街坊是怎么劝的?他的态度是怎样的?(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4.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划出相关句子。五.理解寓意1.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类似事例。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总结:是呀,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板书设计:圈破丢羊亡羊补牢不听劝告,再次丢羊亡羊补牢修补羊圈,没有再丢为时不晚世纪小学王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