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活动设计银川市西夏区第六小学马赛霞【课前慎思】慎思文本:《传统节日》系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属于围绕“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识字单元。《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依据中国农历时序先后,依次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应的节日习俗,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课文句式长短相同,变化丰富,读起来押韵合辙,一韵到底,首尾呼应,圆融一体,本文旨在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理解、喜爱,能围绕主题情境识汉字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说话。慎思教学方法:教学本课需要两个课时,这是第二课时。如何凸显语文识字教学的特征又与实施“思维发展课堂”的巧妙结合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以“少教多学”为我的指导思想。我的设计理念为:教师如何教变为学生如何学,真正将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孩子们学习思维的构建。“合作学习”与“思维发展”都是我要采取策略,“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使得孩子们乐于学乐于思;更为重要的是“思维工具”要融入语文学科教学,本课,我决定采用“流程图”,孩子们绘制形象化的思维图式的过程中变隐性思维显性化。在绘制“流程图”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达到有效的识字,并且充分理解、运用识字的效果。这一方法去发现、探索传统节日的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的不同-------利用思维工具使得孩子们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以及风俗习惯,并不需要教师的“讲”和“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认读15个生字,学写汉字“贴、转”。2.把民谣读正确、读通顺、背诵民谣。3.借助图文阅读,丰富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民族自豪感。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能按顺序排列。2.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个传统节日传说,诗歌,习俗。【学习活动设计】本课属于第二课时,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结合课文文体特点,这节课重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我计划有小组配合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同桌朗读,自己朗读。在朗读中悟出传统节日的顺序,这个思维的显性化是通过小组合作在大卡纸上设计思维图示——“流程图”表现的,另外每个节日中中国人喜欢做什么,有怎样的风俗习惯这个内容也通过在“流程图”完善的过程中用字卡实现的。在合作过程中用“坐庄法”讨论出自己还知道那些节日风俗习惯学学习活动1:激趣引导词语过关学习活动2.书写生字夯实基础学习活动3:品读童谣合作学习学习活动4.了解节日顺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