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聚焦一行为规范教育2023/15~16现代教学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的浸润式行为规范教育一上海市文来中学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新路径文/徐枢清【摘要】上海市文来中学基于“人文立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文来学子为目标,设计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的浸润式行为规范教育特色项目,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行为规范教育的新方法,实现在真实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实现知行合一。【关键词】初中行行为规范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浸润式教育上海市文来中学(初中部)(以下简称“文来初中”)是闵行区规模最大的民办初中。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人文立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文来学子为学校德育总目标,以“自觉而立、自律而省、自主而管、自强而信”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总目标,积极培养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在民办学校生源发生较大变化的现实背景下,学校逐步将“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为行为规范教育(以下简称“行规教育”体系中的品牌项目。学校将行规教育内容渗透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在校内外多样的社会场景下潜移默化地习得各类社会规则、公共道德,在“浸润”中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内外兼修,为学生适应校园生活、服务社会提供助力。一、基于现状分析,明确行规教育发展新方向(一)对标行规教育要求,探索生源变化之后的行规教育新路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和抓手,更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面对生源变化现实,学校既要坚持育人目标,也要及时调整育人路径,方能实现行规教育的精准施策及可持续发展。1.面对生源变化现实,找到新的发力点目前生源与以往相比,家庭条件、父母学历、对公益活动的认同参与情况均有显著提升,但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意识差异巨大,学业和社交上的“低成就感者”人数众多。究其原因在于大量家长将“学业价值”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少学生则忙于做题,对其他人、事缺乏共情能力,对行为规范和社会规则一知半解,但又对“行为边界”充满好奇,喜欢试探。行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果学校能够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既能在真实情境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也可以增强学生社交成就感,提升其共情能力。2.对标行规教育要求,找到新的关注点基于当前在读学生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