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医疗装备2023年8月第36卷第16期MedicalEquipment,August.2023,Vol.36,No.16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以下简称防护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质量问题[1],因此,定期对其开质量检验检测十分必要。抗静电性是衡量防护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标准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3]中明确要求的强制性指标。因人体穿着防护服从事生产活动时,会使面料表面发生相互摩擦,破坏防护服原有的静电平衡状态(不带电),导致防护服带有的正、负电荷量出现差异,进而处于带电状态,最终形成静电,同时产生静电吸附效应[2],当这种不平衡的电量>0.6µc/件时,会使得防护服更易吸附空气中浮游的细小尘埃、毛絮、气溶胶等物质,这些物质常携带有细菌和病毒,有的甚至携带高致病菌及风险程度为四级的病毒,进而降低防护服的洁净程度,尤其是对无菌防护服和洁净区用防护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GB19082-2009[3]中4.9规定:“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6µc/件”,现行的测试方法为国家标准GB/T12703.3-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3部分:电荷量》[4](以下简称标准方法)。1防护服抗静电性测试方法国家标准GB19082-2009规定,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抗静电性测试前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洗涤或不洗涤,而后进行50℃烘干处理,再置于温、湿度分别为(20±2)℃、(35±5)%RH,风速为0.1m/s的环境中进行调湿备用,将已处于备用状态的至少1件完整防护服放入(60±10)℃的摩擦滚筒中摩擦15min,取出放入法拉第筒观测数据并记录,重复摩擦操作5次,将记录数据取平均值得到最终测试数据,注意在每次摩擦操作之前将防护服静置10min并对其进行消电处理等。2防护服抗静电性测试数据的影响因素2.1摩擦姿态标准方法[4]所述的测试方法没有对防护服应保持何种姿态进行摩擦作出明确规定。防护服在进行摩擦滚动时,其在滚筒中所处的位置、有效摩擦面积、接触面的摩擦力均会随着滚动时刻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因素统称为摩擦姿态(图1)。同一样品不同摩擦姿态的测试数据不同,尤其是当防护服在滚动过程中,由于袖子和裤腿间不断地相互碰撞、缠绕、打结,导致样品处于类球形姿态,相比舒展姿态摩擦接触面积减小,电荷量相对饱和[6],不易持续累积增加,所测得的电荷量偏小。本研究选取同厂家生产的同规格型号同批次防护服6件,将舒展姿态3件(编号1~3)作为A组,打结姿态3件(编号4~6)作为B组,两组均进行抗静电性测试,测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