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观察235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管理、读者服务和宣传推广等工作开辟了新渠道。图书馆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理念,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图书馆与学校其他部门、读者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还要积极引进VR、AI技术,构建图书馆智慧空间,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高校教学、科研和文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特点(一)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具有综合性特点,从单一的图书管理向多元化管理发展,同时负责文献管理、读者服务和智慧图书馆建设等工作,涉及的工作范围比较广。图书馆不仅要负责图书馆整体运作,还要与高校领导、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各个专业文献、期刊等需求,进一步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做好馆内组织协调工作。(二)服务性高校图书馆的本质就是为师生服务,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大局观,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服务工作,满足教学、科研等需求,搜集师生对图书馆的建议,及时改进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图书馆要立足本校办学特色、育人目标、优势专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做好领导的得力助手,为高校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为学校、图书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图书馆办公室要做好馆内调研工作,如读者服务建议、文献需求等工作,为决策层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实时跟进馆内动态,为馆长提供各项信息。高校图书馆还要做好内部服务工作,如馆员档案管理、职称评审和培训等工作,保证全馆各部门工作的顺利运行,提升服务水平[1]。(三)协调性高校图书馆要做好对内沟通、对外联系工作,一方面,要促进图书馆与高校行政部门、院系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内部上传下达工作,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此外,高校图书馆办公室要积极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回复、解决其他部门反馈的问题,做好跨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与其他部门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保证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进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四)专业性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化、专业化,涵盖行政管理、文献管理、读者服务、档案管理等工作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因此,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图书情报相关专业技能,还要掌握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技能。第一,图书馆要定期组织各个部门集体会议,了解图书管理、电子文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