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19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在此基础上,为了巩固现有成果并保障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已成为今后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通过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意义(一)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位置。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蕴含丰富道德精神、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服务活动,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融入志愿服务的具体活动,这样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大学生在参与乡村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深入基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层次和服务效果,使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强化责任和担当,完善自己的价值准则,从而使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氛围。(二)有利于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在乡村振兴背景的影响下,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三下乡”、驻村帮扶等志愿服务项目,走进社区和农村,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还能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成为服务基层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人才。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实践时间短,难以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志愿服务队伍缺乏稳定性和长效性存在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多集中于寒暑假,由于时间较短,寒暑假一旦结束,大学生就必须要回归校园,完成学业,无法持续关注乡村的状况。因此,大学生很难深入了解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而乡村振兴战略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仅凭寒暑假短暂且集中地参与几次志愿服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第二,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利益导向性。首先,部分学生为了获取相应的学分而加入志愿者活动,一旦得到了学分,便会终止服务。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