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4期■2012年第1期■2012年第1期■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有所改革,社交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政府、传媒、公众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引发新闻传播学界的关注;这年研究者的国际视野有所拓宽,几起国际公共危机事件引发了研究者评价的争议;新媒介环境下传媒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问题,再度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本文就2011年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一综述。一、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给力”未来五年发展2011年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5月初,新闻出版总署开始了报刊的改制转企,注销事业编制,成立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究者列举并解读了《规划》的七大亮点:1.提出了新闻出版产业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2%、到“十二五”期末全行业总产出29400亿元、实现增加值8440亿元等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发展目标;2.重点打造一批大型国有报刊集团。这一目标有利于下一步的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介扩张,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配套措施,打破区域化、行业化分割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传媒业大市场;3.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4.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发展,提出了31个富有战略性、先导性和带动型的重大新闻出版项目;5.重点提出坚持科技创新。技术是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企业的短板,报刊企业应充分重视科技创新,实现自身的新媒体转型;6.明确了分类改革的思路,大致确立了公益性报刊单位和非时政类报刊单位两类,为报刊企业未来改革指明了方向;7.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培养“企业家”,表明高层对新闻出版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越来越明确。①《规划》对鼓励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领域再次做了明确规定,成为众多研究者讨论的一个话题。有学者认为,非公经济新闻出版企业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主要是:产权清晰,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界限明确,责权利统一;经营机制灵活,有利于落实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②另有学者指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闻出版领域,是中国新闻出版业所发生的最具革命性的变革,新闻出版业的经济规律决定了国有官办无法实现市场繁荣,更无法真正做到读者导向、市场导向。资本多元化以及多种所有制进入新闻出版业,打破了几十年的禁锢,既是改革开放的大势所趋,也是世界新闻出版业的潮流所向。③二、跨界:传媒产业发展关键词2011年的传媒产业发展中,“跨界”成为一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