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创新医药人才培养的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3311362

大小:1.3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2-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合作 培养 模式 创新 医药 人才培养 研究
New Generation 206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教学实践 G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创新医药人才培养的研究 周琳(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应及时进行调整。校企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使新时代下的医药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时候往往重视理论而实践不足,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式,让医药人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医药相关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高职院校医药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让我国高职院校医药人才培养的体系能够实现创新。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医药人才;创新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尤其对于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更好地面对就业市场,成为了高职院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医药专业依然存在着重视理论而实践不足的情况,这使得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有着较为严重的脱节情况,培养出的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和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所差距,同时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也相对不足,这使得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毕业后难以与普通本科学生展开差异化竞争,缺乏社会竞争力。在校企合作的视角之下,学校和医药行业共同对医药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一、高职院校医药行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当前经常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医药专业这种需要大量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来说,开展校企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医药专业的学生在未来需要走向医疗、药品行业的岗位,这类岗位要求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需要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历。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对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其实习工作非常的重视,一旦有机会,就会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积累工作的经验,让其能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让其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提高1。二、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一)开展校企合作对医药专业高职院校的意义 高职院校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能够对社会有贡献的医药人才,让其能够在医药行业成为具有较高道德标准和职业素质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让培养的目标得以实现,满足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可以给医药专业的人才提供很多在校实习、投身岗位的实践机会,这能够为医药专业学生未来参与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结合,进而在毕业后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岗位对医药人才的要求。(二)开展校企合作对学生的积极意义 医药专业和其他高职院校的专业不同,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传统高职院校教育的模式之下,医药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和瑕疵,往往对理论方面的知识教学更加重视,对实践方面的教育相对不足。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企业恰能够为医药专业学生提供非常多样的实践操作机会,这能够让学生更真切的认识到日后工作的具体情况,学生也能够在实践中成长,更加珍惜实践培训的机会2。(三)校企合作对医药行业的意义 医药行业除了需要具有充分理论知识的人才,同时还需要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我国医药专业的学生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较强,但是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让高职院校医药专业毕业生能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我国医药行业非常缺乏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高职院校人才,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这对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校企合作模式之下高职院校对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一)让医药行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来授课 在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让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培训理论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药学人才进入到校园中,给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从其他视角上学习医药专业的知识,通过另一视角审视医药专业。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临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认为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之间的结合并不密切,缺乏实践的学生在学习纯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会无所适从。在医药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指导之下,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让其能够在实践中结合理论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二)对医药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重新设置 由于医药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因此需要开设非常多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和掌握,但这就会让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难以顾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医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必须能够对现有的课程做好分析和筛选的工作,针对医药专业的特点,将原先的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课程,进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多精力学习实践课程,在未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将一些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能够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未来就业的方向,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三)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应该树立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医药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在毕业之后大多都是要进入医药相关领域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专业的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为核心,只有将此作为学生培养的目标,医药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才能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向着市场需要的人才方向进行培养。在医药专业对教学专业课程进行缩减的时候,也同时需要加强对 New Generation 207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教学实践 G 实践课程的安排。在平时应该鼓励学生多进入图书馆,自主开展学习,了解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补习自己相对较弱的课程。在医药专业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对学生考评的时候,重视对学生实践课程的考核,让其占有更重的考核权重。(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药专业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进行思考和实践,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当中实现创新。医药专业可以合理设置创新奖学金,对于有着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的学生,从经济方面进行鼓励。对于在平时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可以在奖学金加分项上有所体现。医药专业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创新比赛和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路和思想进行汇总,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见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而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医药专业的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充分重视创新精神,对学生创新思路进行指正和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让学生从教师的行为当中受到影响,进而让学生对创新能力有新的认知和判断。院系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术研究当中,让学生能够在创新中获得鼓励,不断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和地方医药企业的合作,让医药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生的创新思路进行指点,让校企合作能够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3。(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医学专业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多在实践当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上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看待,才能开拓思维,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应用校企结合的机会,更多的设置一些实践课程,用于验证学生的思想,通过开展活动或者培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让其在日后工作当中,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能够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这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投身工作当中,为医药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六)加强科研项目的合作 医药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不断的展开科研活动。校企之间通过科研项目作为纽带,能够实现更好地互惠互利,通过科研项目为载体,是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同时也是当前发展最为成熟的校企合作形式。通过结合产业的生产实际以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当前行业前沿的问题进行攻关,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的精神。医药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就需要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创新,加大力度开发新产品,而高职院校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人才,通过与企业展开合作,让科研和生产之间形成衔接,能够加快成果产出的速度,让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4。(七)共同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培养创新型医药人才的过程中,教师队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采取校企教师双向流动的方式,让企业定期选派具有丰富经验实践人才到高职院校中给医药专业学生进行授课,而院校教师也可以定期前往企业当中,参加企业的培训工作,这能够让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形成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更丰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校和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让产学研更紧密的结合,进而提高医药专业教学的质量。四、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一)开展协同育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应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掌握,结合行业和企业对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充分重视对医药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应该积极和行业内具有优势的企业展开合作,主动和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展合作教学,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能够将医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定期组织企业和医院的专家到学校召开研讨会,根据研讨的内容制定具有引领作用的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对医药专业的学生应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具备创新和创业的素质。(二)积极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将课程体系进行完善 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应该对地方具有影响力的医药企业进行挖掘,与其展开互利共赢的深层次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展开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输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医药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该设置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学生能够掌握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实践实训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让课程的实用性能够得到提升,让企业对人才需求和基本职业素养融入到教学课程当中。对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课程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行业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行业创业的机会、风险以及商业运营模式有着更紧密的接触,通过课程开发,设计策略,能够让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得到激发,让教学能够和生产融为一体,进而让学生实践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进入到实践基地之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学生进行实践内容教学,让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和实践产生碰撞,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形成体系。(三)对接企业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对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实践课程往往也是对课本知识的重现,这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首先应该构建教学项目团队,通过互动学习、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实践教学的水平得到提升,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其次,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具有专业医药知识以及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内展开宣讲教育活动,让学生可以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让学生对岗位工作要求、内容以及流程环境更加了解,充分弥补学生无法随时前往企业现场观摩学习的不足,进而更好地掌握医药专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结束语: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进行完善,让产教能够深度融合,加快校企合作的深度,能够让高职院校培养医药人才的时候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在校企合作的教育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必须能够对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创新,对医药专业学生所缺乏的实践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充分利用优质的企业资源,开展校外培训工作,探索有益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新型医药人才。(下转第 213 页)New Generation 213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教学实践 G(四)以真实问题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STEAM 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要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题。需要以真实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基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综合运用才才能解决现实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自主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全过程。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要融入学生集体,与学生一起参与问题的探究,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学生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所以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五)实现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多样化,重视激励性评价 实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评价的多样化。第一,要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能只有纸笔测试,要综合运用课堂观察、活动报告、成长记录、作业作品评价等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第二,要实现评价维度多样化。不能只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数学思想发展、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评价,实现对四基的全面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要评价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的评价。第三,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教师、学生、家长、其他学科教师和其他相关主体都参与评价。参考文献:1袁磊,赵玉婷.STEM 教育的冷思考:STEM 教育与 STS 教育的辨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5):30-35.DOI:10.13927/ki.yuan.2017.0044.2袁磊,赵玉婷.STEM 教育的冷思考:STEM 教育与 STS 教育的辨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5):30-35.DOI:10.13927/ki.yuan.2017.0044.3范文翔,张一春.STEAM 教育:发展、内涵与可能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3):99-105.4丁杰,蔡苏,江丰光,余胜泉.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创新与跨学科研究第二届STEM国际教育大会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02):41-48.DOI:10.13966/ki.kfjyyj.2013.02.007.5严竹青.基于 STEAM 理念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上接第 207 页)参考文献:1汪东平.双高背景下医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教改路向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09):82-86.2马小英.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新课程研究,2021(26):25-26.3唐鹏程,王文渊,朱龙军.与医药产业协调发展的地方高职药学教育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1(12):46-48.DOI:10.16400/ki.kjdk.2021.12.016.4马杨,刘应杰,林凤云,王梦.医药类高职院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3):114-115.(项目来源:江苏省卫生职业院校文化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CH202008)(上接第 210 页)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找到一类问题的通用法则,为后续面积公式探索搭建支架,学生在思考中抽象出图形面积计算的本质,在类比迁移中沟通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联系,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前置性学习任务设计时要做到浅显易懂,问题要典型且适量。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循序渐进地进入探究学习中。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能促使学生把课前主动学习和课堂深度学习有效地融合,数学学习成了有趣地探究与对成功的快乐体验,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发展学科素养。前置性学习解决学生独立探究的时空矛盾,在如何设计学习单和如何引导学生实施前置性学习,都要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设计“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为学生构建大的学习空间,才能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跃娟.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14):21-22.3孙永远.简约而不简单例谈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7(35):52.4陈琳灵.运用前置性探究学习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西藏教育,2014(09):18-19.5金风坤.浅谈前置性学习J.小学教学参考,2018(01):4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