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观察235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源头预防、权力制约的重要手段。自《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出台以来,高校更加重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探索多渠道、多角度的廉洁文化育人方式。从整体情况来看,高校政治生态普遍向好,但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可发力的空间。协同理论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过程中的理论,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高校应构建科学完善的廉洁教育协同机制,打造凝聚性强、组织性高、协同性好的教育共同体,运用渠道多元、方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手段,进一步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一、协同理论与廉洁文化建设(一)协同理论概述协同学是由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哈肯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和无序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会相互转换,无序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协同是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主体,协作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系统内始终存在子系统的有序或无序运动,子系统之间由于相互磨合所形成的集体行动排斥了子系统的其他行动而占据主导,促使新的结构产生和运行规律改变,整个系统才能实现新的有序发展,提升整体价值。二是序参量代表自组织系统结构有序程度的参数,也是决定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决定性因素。在原始状态下,自组织系统是无序的,序参量是零,当子系统的运动使组织可能发生了突变,序参量就会发挥作用,决定系统的质变。三是自组织保持着对外部的开放,系统在运转时,不断有外界的能量输入并造成影响,子系统在协调彼此之后产生了“1+1>2”的效应。(二)基于协同理论的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从协同理论的视角分析,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可以看作多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涉及多种要素,如主体、内容、路径等,既有规划也有协调,系统运转的效果将受到这些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需要整合系统中的要素和资源,实现各子系统的协同联动,聚焦目标齐心协力,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从协同理论基础来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要梳理几对关系。一是目标与内容的关系。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廉洁意识,使其遵纪守法、清白做人,从而守好高校育人阵地;内容则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