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课时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本节考试大纲要求: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本节重难点:1、抗逆力的理论与方法;2、个案管理方法的组织与运用;3、团体辅导方法的组织与运用;一、抗逆力的理论与方法(考点)(一)抗逆力方法的理论来源什么是抗逆力: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的、建设性地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抗逆力是赋权模式与优势视角理论的运用抗逆力是一种适应能力抗逆力是克服不利环境的能力例:领导提拔受挫(二)抗逆力方法的基本内容2.抗逆力的构成要素(1)外部支持因素1)良性的人际关系2)鉴定清晰的规范3)关怀支持的环境4)积极合理的期望5)有意义的参与机会(2)内在优势因素:1)个人形象感:接纳自我,自尊感2)积极乐观感:对未来充满希望(3)效能因素:1)人际技巧;2)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绪管理;4)目标订立。2012年真题-单选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周鉴于目前一些青少年存在被过度保护、容易受挫折等问题计划开展一次小组工作,该工作主要围绕抗逆力构成要素展开,即外部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因素。a.保护b.生理c.效能d.风险【答案】c【解析】从构成要素来看,抗逆力由外部支持因素(ihave)、内在优势因素(iam)以及效能因素(ican)三部分组成3.抗逆力的运作机制(1)抗逆力是激发的结果:逆境与压力的激发(2)保护因素对生命历程具有决定作用两种能力:1)自我平衡能力2)抗逆力启动(调整自我,应对压力,重构生命)2011年真题-多选抗逆力理论认为,个体自身如果具备一定的保护性因素,当他面对生活逆境时,会直接产生()的能力。a.自我平衡b.社会连接c.生活管理d.自我实现e.抗逆力启动【答案】ae【解析】抗逆力理论认为,如果个体自身或其环境中具有适配的、得力的、恰当的保护因素,直接就可以产生两种能力:①自我平衡能力,保证个体在压力和逆境面前维持舒适,平稳重构;②抗逆力的启动,调整自我,应对压力,重构生命,获得良性发展。(3)功能失调不是逆境的唯一结果(多选题)功能失调:酗酒,犯罪,表现出不良行为丧失性重构:主观方面的,如自卑等平衡性重构:保持不变,处于平衡抗逆力重构:激活潜能,战胜逆境(4)抗逆力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三)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缓解环境中的危机因素:1.促进亲社会联结(社交网络)2.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有规矩)3.教授生活技能(能力辅导)建立青少年的抗逆力:4.提供关怀与支持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激发目的)6.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