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Y-1-BOWANG第九章气体吸收根据气体混合物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混合物分离的过程称为气体吸收。因此,吸收操作的依据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液体溶剂称为吸收剂S,气体混合物中能被(易被)溶解吸收的组分为溶质A,而难于(几乎不)溶解吸收的组分为惰性组分B,简称惰气。吸收的传质过程是溶质由气相到液相的一个相际传质过程,它包括溶质在气相中从气相主体到相界面的相内传质和溶质在液相由相界面到液相主体的相内传质过程。(本章吸收均指溶质可被溶剂吸收,而惰气不能被溶剂吸收,溶剂不会蒸发汽化进入混合气体的情况)9.1概述9.1.1吸收的应用(目的)(1)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氨生产原料气中煤气所含H2S(煤汽化)使合成催化剂中毒,用水吸收净化;(2)有价值组分回收合成氨放空气中含有大量的NH3用水吸收回收得到稀氨水;(3)制取产品HCl气体、SO3用水吸收制得盐酸、硫酸;(4)废气治理对废气中有毒、有害成分用溶剂吸收,如废气中的CO2、NO2等气体的吸收。9.1.2气体吸收的分类(1)根据溶质的数目不同: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用水吸收N2、H2、NH3混合气中的NH3(N2、H2不被吸收)为单组分吸收;用洗油吸收焦炉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则为多组分吸收;(2)根据溶质与溶剂(吸收剂)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用水吸收CO2,洗油吸收苯、甲苯为物理吸收;用NaOH吸收CO2时,CO2进入液相(吸收剂)时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称为化学吸收;化学吸收中化学反应速率相对较快,故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气膜,由于化学反应使得吸收剂的再生困难。(3)根据溶质在气相中的浓度不同:低浓度气体吸收、高浓度气体吸收一般情况下,溶质的摩尔组成小于0.1可作为低浓度气体处理;大于0.1视为高浓度气体;低浓度气体吸收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多为直线,而高浓度气体吸收则为曲线。(4)根据吸收过程中热效应不同: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由于气体中溶质被吸收进入液相吸收剂,溶质由气相转如液相,相态的变化使之产生与冷凝潜热相当的溶解热;而对化学吸收存在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反应热,这使吸收剂温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不同温度下,吸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不同,若在吸收过程中热效应显著,温度变化明显,则该吸收过程为非等温吸收;相反用大量的吸收剂吸收少量的溶福州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使用CSY-2-BOWANG质,其吸收过程产生的热不足以使温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则称之为等温吸收;所高浓度气体吸收往往为非等温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