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情概况湖北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16′47″,东西长740.6公里,南北宽470.2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7位。湖北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既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还有层峦迭嶂的广大山区,以及适宜养殖的广阔水域。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岗地占24%,平原湖区占20%。2009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720万人,城镇人口2631.2万人,占46.0%。现设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个林区,3个直管市,24个县级市(包括3个直管市),40个县(包括2个自治县),**个市辖区。(一)自然资源丰富光热水资源充足。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均日照时数为1200~2200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降水量为800~1600毫米。由于南北纬度相差4度多,东西跨度较大,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使得湖北气候不仅南北有别、东西迥异,而且兼有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以及中温带、南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为农业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湖北已发现的矿产有150种,占全国己发现矿产种类的81%,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92种。除煤炭、石油、天然气比较贫乏外,其他矿产储量都比较大,尤其是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化肥用橄榄岩、碘、石榴子石、累托石粘土、建筑用辉绿岩等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铌、泥灰岩、磷等17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2~3位;铁、铜、石膏、金、汞、锰、钒、镍等3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4~10位。主要矿产资源具有品位高、分布相对集中、易于开采等特点。水能资源丰富。湖北境内河流众多,共有大小河流1193条(不包括长江、汉江),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有42条。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3133.4万千瓦,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装机容量2726.8万千瓦,居全国首位。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宜昌三斗坪,设计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湖北植被既具南北过渡特征,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植物资源有3800余种,其中许多属世界稀有或中国特有的珍稀品种,如:1亿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活化石”—水杉、中国特有的鸽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