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结构第三节原子的结构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他被称为化学之父)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汤姆森发现原子中还有电子(1897年)汤姆森认为:电子是一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原子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呢?提出了新的问题:原子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呢?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原子中。原子α粒子束带正电的粒子原子α粒子束α粒子是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微粒α粒子是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微粒α粒子未发生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α粒子束α粒子被反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是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的多1、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透金箔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空间很大原子核带正电,当带正电的α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排斥而改变方向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正面撞击原子核时,α粒子被反弹回来假如当时你在现场,你能试着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吗?你知道原子核到底有多大吗?万人体育场如同:原子蚂蚁2mm原子核在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有核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一、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内有什么?自从发现原子核和电子后,卢瑟福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能否打开原子核?原子核内究竟有什么?191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轰击”了氮原子核等,发现原子核里面有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920年,卢瑟福又预言:原子核中有不带电荷的中性粒子。1932年,经过不少科学家的反复实验后确实发现,α粒子打在铍原子核上,产生了一种高速的不显电性的中性粒子,他们将其命名为中子。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的质量几乎相等。卢瑟福的预言再一次被证实了。实验证明,原子核确实可以再分为质子和中子。原子弹的爆炸是由原子核的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的.原子核的构成:质子中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不带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种类质量(kg)质子=1.6726×10-27中子=1.6749×10-27电子=质子质量的1/1836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