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1、知道溶液的组成,认识溶解现象及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及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了解结晶现象。3、能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4、能利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的沾有的油污等洗去。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一、溶液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具有均一性、稳定性。(3)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4)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固体(气体)溶于液体中,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量多的一种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若水存在,水为溶剂。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特征:不稳定、易分层。(3)乳化现象:基础整合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过程分析(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2)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扩散吸热大于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钾溶于水。(2)扩散吸热小于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3)扩散吸热差不多等于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例如氯化钠溶于水。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2、相互转化的条件四、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②外因: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的影响很小;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气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①内因:气体的性质;②外因:A、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4).配制前溶质的质量=配制后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2).溶质质量分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