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组成一样稳定性:只要温度不改变、水份不蒸发,溶质与溶剂不会分离4、水是常用的溶剂,还有哪些物质也是常用的溶剂?3、溶液由什么组成?溶质:溶液组成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酒精、汽油等是常用的溶剂。被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5、溶质、溶剂的相对性: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B、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D、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水溶液。E、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F、凡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6、溶液的用途:A、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B、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三、乳化现象:二、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征:乳状浑浊液体,不稳定,液体分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小液滴能随水流走。特征:乳状浑浊液体,能稳定存在四、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即化学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即物理过程)。课题2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增加溶质、降温)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温)二、物质的溶解度:1、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2、溶解性大小的定量表示用溶解度。三、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定温100g溶剂(水)饱和质量(g)条件:标准:溶液状态:单位: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溶解度曲线法: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微溶可溶难(不)溶溶解度/g(20℃)>10g>1g<1g<0.01g5、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