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课题11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问题情景】【问题情景】同学们路过花圃、饭店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一杯水长久静置会不会减少?若加热这杯水呢?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城市中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引入课题】【引入课题】以上五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想一想】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你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设计方案,进行探究】【设计方案,进行探究】1.用洁净烧杯C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获得结论】1、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观察】几种常见分子模型【讨论与交流】1.分子有哪些基本特点?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受……3.动动手,制作O2、CO2等分子模型【知识梳理】我已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等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一般分子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可分。【实物展示】请几名同学把亲手制作的分子模型展示给大家。(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问题情景】1.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观察P49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在此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分析】水的蒸发:水分子未变,分子间隔增大……物理变化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