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1.2点、线、面、体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的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点、线、面、体.(板书题目:4.1.2点、线、面、体)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教材分析;2、学生与学法;3、教法分析;4、教学过程;5、教学评价;6、教学设计说明。(课件上)基于这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课件上)发现式学习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2/7维能力。我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本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各种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促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有效的参与.(课件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流程如下:问题1从学生经验出发,观察特例,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模型给出常见几何体,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体”.(先演示)问题2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索,从对体的进一步认识到对面线、点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3/7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得出: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面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先演示)动手操作过程和主动参与,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即:点动成线,线有两种:直线与曲线.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先演示)利用动画演示,启发学生类比上一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即:线动成面面有两种:平面与曲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先演示)老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即:面动成体.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4/7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以上的观察、实验、类比,得出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在体验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猜想,使学习过程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利用练习1认识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