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位似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能熟练地利用坐标变化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2.理解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四种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经变换后的图形.【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活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用位似变换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良好的数学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图形的坐标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能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图案设计.【教学难点】体会用图形的坐标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的变化规律.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如图,已知点A(0,3),B(2,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连接AB.(1)将线段AB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线段A1B1,画出图形,并写出A1,B1的坐标;(2)作出线段AB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并写出A2,B2点的坐标;(3)将线段AB绕原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A3B3,画出图形,并写出A3,B3的坐标.2(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Error:Referencesourcenotfound,把线段AB缩小,得到线段A4B4,请在图中画出线段A4B4,并写出A4,B4坐标.观察对应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说明】问题(1)、(2)、(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以问题为载体,自然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而问题(4),则是承上启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与问题(1)、(2)、(3)—起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问题(1)、(2)、(3)的处理,可釆用灵活多样形式,既可自主探究,也可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也可适时参与讨论.在处理问题(4)时,教师可给学生充裕的探讨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通过上面的问题(4)思考,可以发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坐标的比为k或一k.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再通过探究来验证一下.问题如图,△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2,1),C(4,3),以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ABC放大,得到△A1B1C1.(1)请在图中画出所有满足要求的△A1B1C1;(2)写出A、B、C的对应点A1,B1,C1的坐标;(3)观察对应顶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分析与解(1)作直线0A,0B,0C,在射线OA、OB、OC上截取A1,B1,C1,使=2,依次连接A1,B1,C1,得△A1B1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