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非课堂情境。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1.答: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2.答: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3.答: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活动。4.答: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5.答:是由想象力形成的——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答:节奏型:节拍: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