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褚宝良(1982-),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收稿日期:2010-06-251引言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条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校园发生突发事件,除了会造成财物等有形的损失外,更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学校声誉、形象等损失,严重影响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互联网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越发值得关注,这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突发事件均起源于互联网上,同时绝大部分突发事件基本上都会有网络媒体参与其中。作为直接与学生接触的高校辅导员,应时刻提高认识,强化危机意识,保持敏感性,做好各方面准备,准确把握各种异常情况和苗头,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中。2互联网环境下预防校园突发事件的措施(1)提高认识,强化互联网时代危机意识。面对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和要求,高校辅导员除做好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外,还应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及时更新和优化教育方式,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现代化。(2)加强学习,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突发事件规律的研究。凡事必有其因果关系,突发事件虽然是以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表象背后潜着必然性的内因。因此,应针对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加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对突发事件自身规律的研究,真正提高对突发事件本身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预测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发展态势,采取果断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前瞻性和主动性。(3)设立“网上辅导员”,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时刻注意把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占领思政教育网络新阵地。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既要掌握网络操作技能,又要具备较强的网络管理及政治理论能力。可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网上辅导员”队伍,深入研究学生的网络心理,分析、判断和引导当前网络文化及热点、探析互联网环境下校园突发事件预警防控机制褚宝良,马倩影(河北农业大学,保定071000)摘要: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对校园突发事件的产生及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应紧扣时代脉搏,更新管理观念,开拓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工作新方法,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校园突发事件预警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