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2011年攻读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12科目名称:公共政策学答案请写答题纸上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计30分)1、政策科学运动2、超政策3、德尔菲函询法4、“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5、公共政策执行6、公共政策评估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简述中国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原因。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中系统分析的作用。3、简述合理的政策结构的主要特征。4、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5、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作用和障碍。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试述林德布洛姆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及其构建的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2、试述中国公共决策体制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谈谈我国公共决策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四、综合分析题(共1题,计30分)195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粮食统购统销和市镇粮食供应两个暂行办法,户口与粮食直接联系起来了。3个月后,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作为人口统计指标。按“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进行划分与管理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开始形成。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是新中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正式成立的第2页共2页标志。《条例》明确规定了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对户口迁移作了约束性规定。原则上,农民向城市、小城市向大城市的人口迁移都受到严格限制。由此,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最终引入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功能,形成了城市和农村的二元户籍管理方式。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该文件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处理户口迁移的基本精神,明确规定:“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从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从其他城市迁往北京、上海两市的,要适当限制。”此规定堵住了农村人口迁往城镇的大门,标志着新中国户口迁移制度的最后确立,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由此得到固化。这样,以户籍制度为中心,附着了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生产资料供给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婚姻生育制度等十几项制度,构成了维护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户籍制度管理逐步松动,壁垒逐步被打破。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浙江、广东、安徽、重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