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时政聚焦-科技文体篇一、人文类(一)节日节气1.立春立春乃“二十四节气”之首,“立”乃开始之意,意思是从立春这天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习俗:(1)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接回来。(2)打春又叫“鞭春牛”,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春牛在塑制时,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预示仓满粮足。(3)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春天万物萌动,也滋生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应特别注意讲卫生,多开窗通风,防止疾病发生。【拓展延伸】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第2个节气。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俗话说2“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习俗:(1)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2)拉干爹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拓展延伸】《雨水》卿本仙婕帐中花,奈何二月不还家。鸿雁声声传消息,轻转飘洒满天涯。3.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习俗:(1)吃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2)闹花灯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3)猜灯谜(4)舞龙、舞狮、踩高跷【拓展延伸】生查子·元夕3(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二月二龙抬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