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2009年攻读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72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请写答题纸上一、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70分)1、应当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主要原因?(15分)2、应当如何理解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15分)3、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7分)4、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8分)5、应当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统一”的人类解放学说?(15分)6、应当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所坚持的科学立场和方法?(10分)二、材料分析题(请仔细阅读下面所给的材料,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有关基本原理,谈谈你对材料后面给出的问题的看法。本题20分)材料:由1998年的特大洪水引起的话题1998年入汛以后,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又一次大洪水,东北地区的松花江、嫩江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经过党政军民、全国上下的一致努力,抗洪抢险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沉重的。这场洪水无疑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它表明改善我国生存环境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国今天的环境问题的形成,并非始于当代,实由积渐所至,有着很深的历史根源。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大致从战国中期至西汉中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农主牧副兼营林渔的经济格局转变为单一农耕经济格局。所以自西汉武帝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耕地几乎全部开辟,包括中游自然环第2页共3页境十分脆弱的黄土高源,大片森林和草原被辟为农田,下游平原的原始森林、草地更是开伐殆尽,连河湖滩地也都辟为耕地。隋和唐代前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粮食主要产地,也是水利事业最兴旺的地区。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黄河流域是当时人口最集中,经济、政治、文化最发达、最辉煌的地区。这种鼎盛和辉煌就是建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农耕地的不断扩大和向自然大量索取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它是以环境的失衡为代价的。中唐以后,黄河流域长期处在战乱状态,人口逃亡,水利失修,加上中游黄土高原的长期过度开发,引起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湖被淤被垦,最终引起环境的恶化。所以10世纪以后,黄河河患日益严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灌溉系统破坏难以修复,河湖淤平,水旱不时,土壤沙碱,整个生态环境出现了恶性循环,造成经济逐渐衰落,成为我国灾害频发、经济贫困的地区之一。宋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