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作者简介:姜雪(1988-),女,山西寿阳人,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一级主任科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础和灵魂。用好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以此为基点深化《原理》等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能够彰显《原理》课的高度与温度,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必要性(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原理》课教学是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又因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具有高度契合性,为这种结合提供了理论可能。同时,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它是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行动指南。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这些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又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整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思想武器。(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原理》课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其内涵丰富而精深。它既根植于华夏民族血脉之中,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上,因而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密不可分。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原理》课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深层次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成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再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改进的集体智慧结晶,其科学性和先进性都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追求、精神品格等方面的内容,这就使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