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国民间美术中国历来就有悠久的陶瓷历史,从远古时期的彩陶、黑陶,到悠久的白釉瓷、原始瓷,再到美丽的唐三彩、粉彩。陶瓷的历史遍布几乎整个中国史,在时间的一点点推移中,陶瓷的魅力也在一点点增加着,可以说,陶瓷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也就是从“陶瓷”的英文单词“china”中演化而来的。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从制作的工艺原理上来说,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利用瓷土做原料,经高温烧成精美的硬陶.陶与瓷•陶瓷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器皿,但我们习惯上所称的“陶瓷”是一种通称,实际上,“陶”和“瓷”在质地上、物理性能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是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通俗地说: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而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则叫瓷器。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做陶瓷。•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虽然瓷器和陶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一、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三、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四、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五、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