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复习过程,引入新知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C'B'A'CBA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示课作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提出问题: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可以先量出三角形纸片的各边长和各个角的度数,再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角分别和已知的三角形纸片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样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已知的三角形纸片全等).这是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作图.那么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建立模型,探究一: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1探索发现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结果展示:只给定一条边时:只给定一个角时: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结果展示:①3cm3cm3cm303030②50503030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同时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2③6cm4cm4cm6cm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探究二: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有一边.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