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由于球内空气受热膨胀而使乒乓球鼓起来了。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探究主题师:乒乓球认识吗?众生:认识。师:它的构造是怎样的?生:里面有空气,外面是塑料包起来的。师:都玩过吗?众生:玩过。师:如果乒乓球踩扁了或挤扁了,你有办法使它重新鼓起来吗?众生:有。生:用热水泡。师:怎么泡法?具体说说。生:把瘪的乒乓球放在一个杯子里,把热水倒进去,过一会它就会鼓起来。师:还有什么办法吗?生:用吹风机吹。师:怎么吹法?生:先把乒乓球放在杯子里,(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对准乒乓球瘪了的部分吹。师:现在,我们用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行不行?(一生用“吹风机吹”的方法上讲台演示,其余学生以小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热水泡”的方法实验。)二、做足“假设”的文章挖掘学生个性思维师:我看到大家采用这两种方法都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了,办法真好。但想想看,乒乓球为什么能鼓起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或画下来。不要讨论,自己认真思考。(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写具体,表述清楚。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大约为8分钟。)师:现在可以轻轻地讨论了,不要影响其他组。(小组讨论,时间大约为3分钟。)师:我大致听了一下大家的意见,有这几种:1.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受热后的空气把乒乓球瘪的部分顶出来了;2.热水或电吹风里的热气渗透进去了,乒乓球里的气多了,所以像气球一样被鼓起来了;3.外皮一泡,受热变大,于是鼓起来了。你们觉得哪种可能性最大。众生:第一种。师:也就是说“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膨胀后的空气把乒乓球瘪的部分顶出来了。”这种想法可能性最大,对吗?众生:对。三、实验验证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师:假如我现在不相信你们刚才的假设,怎么办?生:我想解释一下,有一种热胀冷缩的现象,也就是物体受热后会变大。师:我还是不懂,怎么办?生:可以做一个实验,说明塑料外壳能传热,使里面空气膨胀,把瘪的部分顶出来了。生:可以把气球套在烧瓶口,加热烧瓶,看气球会不会鼓起来?如果鼓起来,就能说明是空气受热膨胀使乒乓球鼓起来了。师:看来有道理,大家想不想试试他这种方法?众生:想。(师巡视指导,发现大部分小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