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创作与评论从社区艺术到社区治理——博物馆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转向文/郭奕华摘要:当博物馆参与社区建设这一老话题成为社会热议和文化现象,其当下的实践出现新的转向,表现为从社区艺术营造转为参与社区治理。本文以博物馆参与社区建设实践为研究对象,讨论由博物馆实践和社区治理转型双向融合产生的新趋势,并阐释其背后的理论内涵和政策导向。博物馆参与社区治理,是新博物馆学视角下的实践发展,是“人民城市”理念下的社区治理新路径。从社区艺术到社区治理,是博物馆参与社区建设的发展路径和创新转向,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方法和新想象。关键词:博物馆、社区治理、新博物馆学、参与式社区规划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博物馆参与社区的实践项目愈来愈多,引发博物馆行业和社区管理领域内的诸多讨论。在博物馆社会驱动力提升和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背景下,两者的交叉互动所产生的创新实践,既打破了两者间的壁垒,实现资源整合,也对探索参与式社区规划,乃至城市文化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想象和实践路径。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ThePowerofMuseums)。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对该主题做了四点阐释: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的力量;通过教育进行社区建设的力量。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早已是博物馆学界和行业内的共识,但如何改变世界、参与社区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仍需行动和实践。2020年,刘海粟美术馆“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项目可视作对近年来上海“艺术社区”实践的一次回顾和总结。14项案例展现了艺术社区实践的总体面貌,而8场论坛则是基于实践进行的跨界讨论,涉及策展、艺术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学、法律等多领域的对话。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代表的文化机构参与社区建设不是新鲜事,但经过多年实践后的回顾和总结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这也是“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的意义所在。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概念不清的语汇,经过讨论后逐步清晰,得到一定范围内的共识;另一方面,案例成为展示与讨论的主体,充分肯定了实践的重要性,从实践出发的理论探讨也打破了过去双方各自为政的做法。二、上海大学博物馆参与东昌新村改造的实践创新与理论阐释1.从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谈起东昌新村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建成于1980年,是距离陆家嘴金融区最近的老旧小区。近年来,小区一直面临着设施旧、环境差、人口杂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