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从连读变调确定吴语等方言中某些单字的调类①———以浙江义乌方言为例金有景【摘要】在汉语方言中,虽然有些方言的变调情况比较简单,但是有些则十分复杂,如吴语、福建方言和其他一些地方的方言。在变调情况复杂的方言中,对于一些口语里不太单说的单字的调类调查,是比较困难的。由于有的字在口语中通常很少单说,甚至根本不能单说,所以发音合作人很难确定它的单字调。即使有的发音合作人可以勉强说出它的单字调,但是一般来说不可靠者居多,所以不能轻易相信发音合作人的读法。方言调查者需要自己做出分析,同时进一步核对。作者通过多年的汉语方言调查实践,提出了从连读变调角度入手调查和确定单字调的方法:把需要核对的单字,摆到连读变调的环境里去,看它的表现应该属于哪一个调类。作者以浙江义乌方言为例,通过对七个难以判断单字调的实例的具体分析,对这一调查方法做了探讨。【关键词】吴语福建方言浙江义乌方言单字调连读变调调类汉语方言当中,有些方言变调比较简单,比如北京话和很多其他北方方言;有些方言变调十分复杂,比如吴语、福建方言和其他一些方言。在变调简单的方言里,调查单字的调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一般说来,发音合作人读什么调,就是什么调,不会有什么靠不住的地方。在变调复杂的方言里,调查单字的调类时,一般情况下也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对一些口语里不太单说的单字,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相信发音合作人的读法。因为有的字在口语里很少有单说的机会,甚至根本不能单说。对这种字,有的发音合作人根本答不上它的单字调是什么。当然,有的发音合作人能说出它的单字调来。但是,他是怎么知道这个字的单字调的呢?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音合作人的老师教的。比如:“琵琶”的“琶”,老师说它读阳平,跟“爬”字同音,发音合作人即按这个读音读。第二种情况,是发音合作人自己从包含这个字的复音词语中分析出来的。以上两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都不一定完全可靠。发音合作人当地的语文老师,尽管文化水平比一般人高一些,可是究竟不是专门研究语言学和方言学的学者,因此,在某些字的读音上,出一点差错也是很有可能的。至于发音合作人自己从复音词语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