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39卷第4期2022年12月Vol.39No.4December,2022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从协同的视角认识工会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张红侠(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市300191)[摘要]“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是工会组织的历史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为实现这些责任,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以协同论为理论工具,科学认识“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深刻内涵,“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所要实现的治理效能,“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关键词]工会,桥梁纽带,协同,视角,认识[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8-8636(2022)04-0021-05[收稿日期]2022-11-8[作者简介]张红侠(1975—),女,天津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方法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时,提出要“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1]的战略要求。这个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不仅吹响了工会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和建设的号角,也清晰地锚定了工会深化改革和建设的目的是更加有效地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进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相应地,科学认识“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深刻内涵,明确“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治理效能,厘清“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处理好的关系,就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将万事万物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2]系统观念中包含着协同理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了“协同论”,其核心概念是“序参数”“役使原则”“自组织”“循环因果”等概念,为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工会的协同作用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一、协同视角下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基本内涵“桥梁”在词义上被解释为“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纽带”在词义上被解释为“比喻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桥梁纽带作用”是特定事物在系统运行中所发挥的沟通联系作用。从时间轴上看,合作是实现秩序过程中的主流现象,没有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就没有系统的整体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工会实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身就包含了“为实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的全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