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UANGXIMINZ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第44卷第6期□2022年11月VOL.44NO.6□NOV.2022从世界观看人类学的历史*□王铭铭[摘要]本文以近代西学的源流为主线,叙述了学科的“大历史”。作者将人类学定义为“一门研究‘他者’及其与我们之间的关联、对我们有启迪的学问”,把“他者”界定为“非我”或“非己”,指出这个概念超越文明的我他之别,不仅指人,还包括“物”和“神”。接着文章追溯了从“后中世纪”的科学到19世纪人类学,及其在“两战”之间、战后人类学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变化。漫长的学科史的追溯表明西方人类学也是世界观的历史显现。本文也评论了西方人类学对近代世界格局的回应,述及中国的“三个世界”理论和“南方人类学”的兴起,最后落脚到“我们对世界人类学会有什么贡献”这一问题。本文开篇强调了非西方人类学史和区域民族志史的价值,结语部分则指出中国人类学能否为世界提供思想,取决于我们是不是“有心”。[关键词]人类学史;广义人文关系;他者;世界观;南北方与东西方[作者简介]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邮编:100871。[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179(2022)06-0065-16在《人类学专题讲座》讲第一堂课,我有点犯迷糊,不确定所讲内容对于“邀请”大家来选课是否会起作用,也不确定要谈的学科史到底妥不妥。一门学科的历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假如我们不了解所学学科的由来、现状和未来,或者说,昨天、今天和明天,那么我们便无法了解该学科本身。我们不了解一门学科的历史,就等于不了解这门学科,可见,学科的历史对于学习一门学科而言是很关键的。可惜一谈到学科的历史,我们便遭遇到一些难题。以“人类学的历史”为例,我们知道得最多的是这门学科的西方史。有中国人类学家研究这门学科的国内史,不过他们也经常是以“反证”西方的学科史为追求的。可是西方的学科史并不等于学科的所有历史。人类学的历史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展开过,到现在各地仍然活跃着各种人类学。每种文明、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关于人为何物、人在世界中的位置、“他者”为何,都有各自的思想,它们本各有自己的“人类学”。可惜的是,对我来说要了解这些是一个难题。如果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