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兵简政到简政放权的转变逻辑与三元统合孙彩红(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提要: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的精兵简政政策,有经济驱动关键要素,也有国际环境与外部生存危机以及党的领导的内在核心要素,使这一政策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和机构改革领域长期坚持的政策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1世纪初的精兵简政改革,也有经济困难和财政负担沉重的重要动因。党的十八大以来集中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从精兵简政到简政放权的转换发展有其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且简政放权居首位。结合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要求,针对财政和经济形势,战略统筹组织结构优化、人员改革、治理流程方式创新和权力关系变革,实现“精兵简政放权”的三元整合与有机统一,推动前瞻性改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保障。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二十大;精兵简政;简政放权;转变逻辑;三元统合;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23)01-0012-10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从建立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精兵简政的政策和原则一直贯穿其中。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实行精兵简政政策有其逻辑动因,该政策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1]精兵简政的政策就是党在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心延安作出的重大决定,延安政权建设基本经验和精髓需要继承和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阶段推进,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重申“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简政放权处于首位。结合历史、面向未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要把精兵简政放权三元统合起来,实现有机统一的协同性统筹性改革,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一、问题提出精兵简政,起初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克服财政经济严重困难,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一项重大政权管理政策,后来发展成具有深远影响的政府体制改革。1942年,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