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音乐2023年第1期JournaloftheNorthernMusic从印度到敦煌:亁闼婆与紧那罗图像衍变研究梁振中,夏滟洲摘要:飞天的主要形象是亁闼婆与紧那罗,来自古印度神话传说,一般出现在佛塔上方,为天龙八部之两部,又称乐舞神,多见于石窟寺佛教造像。早期印度石窟造像中,二神形象经历了犍陀罗、秣菟罗等风格变化,性别差异明显。到敦煌隋代壁画中,所见二神形象吸取了羽人、百戏、杂技、伎乐表演等大量本土文化元素,不仅图样上与印度相去甚远,还表现为二神合体、无法分辨的形象,堪称由“像”至“象”的改变,反映了佛教华化所经历的变化轨迹。关键词:亁闼婆和紧那罗;飞天;印度;敦煌;衍变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7X(2023)01-0069-13石窟寺起源于印度,本是释迦摩尼(Sakya⁃muni)及其弟子修行坐禅之处。自其兴起到慢慢地出现建筑、雕塑和壁画等艺术形式,石窟寺最终成了宣扬佛教的综合体。随着佛教的不断弘扬和发展,进入中国后,西域成为佛教艺术落地的首站,大约3世纪时开始石窟寺的开凿与营建。自此,在佛教的华化过程中,印度石窟寺艺术不仅为西域人民所接受,还与我国传统文化并当地民族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佛教石窟寺艺术。并由西域熏染至中原,从3世纪延展到整个中古时期。石窟寺的造像与壁画内容,依据佛教经典而来。佛教造像与乐舞题材相关的内容中,亁闼(达)婆(梵文:Gandharva,又作“干闼婆”)与紧那罗(梵文:Kinnara)的形象不仅最为多见,也最受重视。无论在印度还是我国各地的石窟寺,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亁闼婆与紧那罗的形象几乎随处可寻。一、缘起:对“飞天”概念的思考所谓亁闼婆与紧那罗,即“乐神”“歌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飞天”,又作“伎乐天人”。梵文中,乾闼婆与魔术师同名,意思是变化莫测;紧那罗是其丈夫,都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所谓“真陀罗,古云紧那罗,音乐天也。有美妙音声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干闼婆天为妻室也。”①也有乾闼婆与紧那罗都为男性的传说,他们各有妻子。亁闼婆的妻子为舞蹈女神阿卜莎罗(Apsara,本为柬埔寨民族传统舞蹈),是众神的婢女。在《本生经》“月亮紧那罗本生”中,紧那罗为男性,其妻子紧那丽(Kinnari),他们的结合为忠贞爱情的典范。②印度古籍中乾闼婆为人的形象,紧那罗有人首鸟身、人首马身、马首人身等三种形象。在佛教经典中,她们的职能是佛在说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