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1人居杂谈PERSPECTIVES从现代到后现代到未来(一)Frommodernismtopost-modernismtothefutureI文|梁鹤年Hok-LinLeung40人居杂谈PERSPECTIVES41无人机拍摄的德国德绍包豪斯惊人鸟瞰图图|hellorf加拿大籍华人,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原院长、教授。(2009年荣誉退休)。2003年入选《加拿大名人录》。1986年开始回国讲学,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高级顾问和专家组成员。除城市规划外,在科技、经济、金融、贸易、文化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的专著与论文。2002年由中国国务院授予外国专家最高奖—“国家友谊奖”。栏目主笔:梁鹤年(Hok-LinLeung)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覆盖很多不同领域,从文学、艺术到社会科学,到建筑和规划。这一期先谈建筑,下一期谈规划。两者是紧密相连的。1981年,美国名作家和艺术批评家汤姆·沃尔夫(TomWolfe)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把包豪斯式的建筑和规划引入到我们美国”(FromBauhaustoOurHome,意译),冷嘲热讽,毫不留情的批评美国建筑界对欧陆建筑理论的膜拜和盲从。下面,我把文章最相关的部分用他的语气给大家介绍。他问,为什么我们美国人这几十年来,像羊群一样、完全被包豪斯牵着走?他认为一切要从德国说起——“一战”刚过后的德国。那时,在欧陆漫游着一大群从美国过去的“迷失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有年青的艺术家、文学家、知识分子,当然也有建筑师,但通通都患上了“殖民心理病”,都认为“欧洲的东西总是好些。”最使这群抱有朝圣心态的年青美国建筑师目眩和拜服的是包豪斯学派的开山祖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包豪斯有自己的校园,年青的美国建筑师就住在那里受教。格罗皮乌斯最基础的一句是,“从零开始”(startingfromzero)。他支持学生任何的思维和实验,只要方向是“一个清洁和纯洁的未来”。这就是包豪斯式建筑灵感的来源,累积出的特征是玻璃的角、平的顶、显露的结构和对建材的“诚实”。“从零开始”其实就是要创一个新的世界。旧世界是“资产阶级”(bourgeoisie)的世界,新世界是“非资产阶级”(nonbourgeoisie)的世界。建筑是集所有艺术的大成,是“全民”(theentirePeople)的事情。包豪斯不是一所学院或一间公司,是个艺术园(artcompound)——为追求纯洁(非资产阶级)艺术,坚决不与资产阶级艺术妥协的建筑师园地(以下我称之为“建筑园”)。当然,最大的挑战是分开什么是资产阶级和非资产阶级艺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