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北京文化创意北京文化创意2023.1深度分析深度分析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庄子在其《逍遥游》里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①鲲鹏作为两个形象的合称,在中国民俗、神话、文学等中多次出现,它亦是当代网络小说东方玄幻、仙侠题材里最常见的形象之一,例如《鲲鹏九变》《洪荒之鲲鹏至尊》《吾名鲲鹏》等网文作品,小说的故事构建直接依托鲲鹏展开,《完美世界》《武神主宰》《兽王:黑暗兽王》等爆款网络出版物中也都有鲲鹏形象的出现。《逍遥游》中鲲鹏的形象实现了由鲲到鹏的转化,若将这一过程与网络文学由文字向影像的媒介转化进程进行勾连,会发现这两个变化深层次的隐喻内涵,并能实现生态对话。一、转化:鲲鹏之形态变化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进行作品传播的,一般被称作网络文学。它们大多是以文字文本的形式出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媒介化是在文字、动漫、游戏、影视等不同媒介形态下发生的,而且这一媒介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并且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叙事方式、经济效益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网络文学由文字向动画影像的转化就是最常见的网络文学媒介转化形态。影视动画产业的成熟,网络文学“结盟影视,整合资本,形成IP市场的‘虹吸效应’。把文学原创、影视制作、传播渠道整合为一个融媒体平台,实现内容生产与版权衍生的互动与借力,可以达成‘1+1大于2’的增值功效”,②在当今媒体融合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影视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此时,再回看鲲鹏:鲲与鹏虽形态不同,但都是鲲鹏相异的外在形象,而且这两个形象的转变存在一个时间先后的顺序;简单来说,鲲鹏之变是鲲鹏在不同环境中发生的形象适应。将鲲鹏之变与网文的影像化进行勾连:由鲲化鹏,这是鲲鹏的形象之变;由文字转化为影像,这是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此时鲲鹏的形象转化与网络文学的媒介化进程就产生了外在的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其实有着深层次的内涵,其中媒介力量起着基础性的形塑。本文就从媒介视角切入,具体在东方玄幻、仙侠类网络小说的动画化进程中进行管窥,并试图发现网络文学“鲲鹏”由文字之“鲲”向影像之“鹏”形态转化中的媒介的形塑力量。那么,何为媒介?一个较为公认的媒介定义是从两个①庄子著,阮毓崧撰,刘韶军点校(2018版)。《重订庄子集注》(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②欧阳友权(202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