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第39卷第2期Mar.2023Vol.39,NO.2治理现代化GovernanceModernizationStudies从制度非均衡到制度均衡: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历史嬗递与创新进路刘娇1,柴雪丽2,张晓杰2(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110035;2.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169)摘要:基于制度均衡理论,梳理与测量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供需的历史嬗递与现状,结果表明: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供给历经萌芽、初创及确立、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环境信息公开主体、公开范围、公开时限与方式的制度需求呈现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供需数量均衡度和结构均衡度处于优质均衡与基本均衡并存格局,制度供需内容均衡度则呈现轻度失衡与严重失衡共存状态。根据制度供需均衡分析结果以及制度需求强度现状调查结果,遵循从制度非均衡走向制度均衡的进路,按照制度改革的优先级排序,应从不断拓宽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明确并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与公开程度、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破解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改革创新面临的困境。关键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制度均衡;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X-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729(2023)02-0088-09收稿日期:2022-06-13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ZGHJ202000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18BGL015)作者简介:刘娇,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治安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治安管理、应急管理;柴雪丽,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政策;张晓杰,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政策与社区治理。一、引言为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关乎人民福祉及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改革与创新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切实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破解中国环境道路前进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政治成本增长、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频发等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当前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还存在诸多困境,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的进程。学界针对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1]、加强环境信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