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架构特征组态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冯立杰1,2,李雪1,王金凤2(1.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0;2.上海海事大学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上海201306)收稿日期:2021-04-25修回日期:2021-07-07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8IM020300,2019IM020200);NSFC联合基金重大项目(U1904210);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20040501300)作者简介:冯立杰(1966—),男,河南焦作人,博士,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管理;李雪(1996-),女,辽宁朝阳人,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创新;王金凤(1963-),女,河南焦作人,博士,上海海事大学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与创新方法。摘要:创新网络为各类创新主体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知识转移等活动提供平台,是企业拓展知识边界,进而实现高效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提取影响创新网络架构多样化、技术水平、地域跨度和闭合性4个条件变量的基础上,以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为结果变量构建概念模型,同时,收集6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出3类创新网络架构特征组态并揭示其核心特征。研究发现,企业可通过搭建延伸互通型、行业区域联盟型、精准互通型等创新网络架构获得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企业获取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提供差异化路径,而且可为企业高效构建复杂创新网络架构提供参考。关键词: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绩效;特征组态;fsQCADOI:10.6049/kjjbydc.202104073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F2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23)03-0112-110引言开放式创新主张企业通过参与或构建创新网络,识别并获取所需知识、技术和资源[1]。在此过程中,知识转移为企业创新赋能并成为构建创新网络的重要内容[2],同时,也是维持网络关系稳定的基础[3]。因此,探究创新网络构成及其特征成为众多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围绕核心企业如何构建创新网络问题,现有文献主要从网络结构、网络关系和网络内容等层面研究创新网络对企业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影响[4]。其中,结构流派认为,结构洞[4]、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