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包慧娟陈静波曹晶晶跟踪服务是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延续和必要环节,既能深化培训效果,又能解决学员创业兴业中实际问题,是丰富培训形式、巩固培训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汉市在四川省首创“农民导师制”,创新规范化选评、实用化培训、多元化保障、集中化支持的“四化”举措,培育了一大批“有身份、有地位、有本事、有奔头”的“四有”高素质农民,并于2021年入选“四川农业农村改革优秀案例”。在此基础上,广汉市继续创新“三步”举措,完善跟踪服务,巩固培训成效。一、“精准式”继续培养,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广汉市对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学员,均建立个人档案,及时入库,随时更新,定期通过各种方式回访,及时了解学员的生产发展情况,根据学员需创新“三步”举措巩固培训成效专题12求,提出相应对策。一是深化农民导师制度,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借鉴高校硕(博)士培养模式,创新开展“农民导师制”培训,聘请43名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农民导师点对点跟踪培训,上门指导,实现师徒为伴,终身教学相长;参照联合育才模式,探索开展“寄学制”培训,每年遴选10—20名优秀学员到农业发达地区交流学习。二是组织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农民发展潜力。针对广汉市发展现状,年均投入约100万元,用于外出考察交流、技能提升、“头雁”培养等,2022年广汉市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对农业全产业链相关的技能提升进行培训,培训范围涵盖农业生产、品牌、销售、农产品安全等方面。三是鼓励学历身份提升,增加农民发展信心。广汉市建立学历提升奖励,鼓励广汉市农民积极参加学历提升学习,凡是参加全日制大学或涉农类大专及以上学历,并且取得毕业证的,一并给予学费补偿(本科5000元/人,专科3000人/人),并安排技术导师为其发展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其不断壮大。四是引导创办经营组织,指导规范有序生产。为学以致用,广汉市鼓励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新成立主体分配政策与技术“双辅导员”,引导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内部规范管理、产品品牌打造等,近三年实施家庭农场项目300余个,补助资金达5000万元。目前广汉市入库家庭农场及合作社共计1844户,90%以上的法人接受过高素质农民培训。二、“现代化”平台建设,搭建信息交流桥梁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渠道和工具,广汉市紧跟形势,转变思想,利用各类信息平台,搭建起农民、专家、政府交流的平台。一是建立交流学习平台。通过注册企业微信、微信公众号、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