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术语,新时期以来的文艺评论、文学史及美学研究,对于“意象”的运用更为泛化,很多论者甚至言必称“意象”。从以往用得最多的“形象”,到近些年来处处可见的“意象”,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学术及文艺批评领域的时移世易。然而,在很多当代论著中,“意象”取代“形象”成为处处可见的“主角”,有时并非必要。“意象”和“形象”这两个概念尽管多有交叉重叠,却又有内在区别。不加甄别地混用、泛用,对文艺批评或学术研究来说,未必是好事。“意象”的本义是什么?“意象”是“意”中之“象”,这个基本含义虽有些古老,但至今仍未“失效”。真正将“意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纯粹的文学理论范畴加以使用的,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命题是:“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无论如何引申理解,刘勰此语都是对作家的内在艺术思维的描述和概括,这一点确定无疑。整篇《神思》都是在讲作家的创作思维运行规律和过程。“神思”是一个动态的运思过程及思维方式,而非静态的概念。“独照之匠”,意谓作家独到的观照能力。“窥意象而运斤”,指作家根据自己内心生成的形象进行“郢人运斤”般的艺术表现。“意象”是在作家的内心生成和运化的。这对文学创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神思》篇的赞语中刘勰又有高度的概括:“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就是说,文学创作的运思是以“意象”作为基本元素而进行连通和运行的,是由情感的变化所孕育的。如果说“意象”是生成于创作的内在运思阶段,那么“形象”则主要存在于文本之中。传统的文学理论教材大多将“形象”作为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出发点,认为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是以往的文学理论最重要、最根本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