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第1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图1中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图11.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A.碳排放量呈中游>上游>下游空间分异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D.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2.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B.地区产业结构C.地区人口总量D.工业技术水平3.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②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③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湍流显热交换是指地—气之间通过对流(包括乱流)作用进行热量交换,会引起空气温度变化;水分潜热交换是指水汽蒸发(蒸腾)、凝结时所引起的地—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不会直接引起空气温度变化。图2为呼伦贝尔草原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化示意图。每年的4~5月份,草原的开垦地形成扬尘,到达草地上后,就很快衰减和消失。读图,完成4~6题。图24.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草地与近地层空气的热量交换形式分别是①开垦地—水分潜热②开垦地—湍流显热③草地—湍流显热④草地—水分潜热A.①③B.①④C.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