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班级姓名第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历史学科(共3页)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它可以实证()①长江下游的灿烂文化②匣钵技术的运用推广③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使用④河姆渡居民最早饲养猪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汉书》记载:“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上令(严)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天子之宾客)外(公卿大夫)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该记载可以印证汉武帝时期采取了()A.北击匈奴B.内外朝制度C.尊崇儒术D.刺史制度3.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A.意在削弱藩镇B.反对改制创新C.强调顺承前制D.丧失决策大权4.北宋初期,枢密院成为最高军务机构,是“二府”之一。长官枢密使一般由文人担任,宰相可兼任,其可以掌握虎符,秉皇帝旨意调动军队。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也基本都是文人,主要负责召宣旨意,传递院务信息。由此可见,北宋初期的枢密院()A.体现了“崇文抑武”的制度设计B.行政效率提高分工比较明确C.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专权D.与中书门下形成了制衡机制5.明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组织手工作坊,“居工以织”。据其《织工对》所记,织工们以日之所入养家糊口,各坊主高价竞相雇请技艺出众者,“倍其值不吝也”。这说明当时()A.雇佣关系在纺织业逐渐普及B.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C.杭州成为全国纺织中心D.家庭副业成为织工收入来源6.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提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若其意,则在昔哲王所恃以均天下也”,同时认为汉代有与议会相似的制度,“汉制议员之职有三:一曰谏大夫,二日博士,三日议郎。”这表明()A.汉制为议会的实施提供基础B.中国汉朝制度尚有民主遗风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D.梁启超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7.据统计,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最快。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一些障碍②南京国民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西方列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