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作文评分细则及阅卷标杆文(2022.11.2)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太极图中,黑色与白色均衡对称、稳定和谐地组成一幅美的画图。二者相交相融,互生互动,共同构成的“中和”之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对立者可以共构,互殊者可以相通。”这种“中和”地看待万事万物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审题立意分析1、图:黑、白两种颜色本是界限分明,但是在相交处,线条柔和,甚至相互交融,从而呈现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之象。2、文:(1)材料层次解读材料总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个句号内容,主要阐述太极图的表征特点。第二层次为第二个句号内容,由表及里,从表征到内涵,提出“中和”之美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第三层次为第三个句号内容,将“中和”之美的内涵进行“聚焦式”思考、“情境化”限定,即在“对立”与“互殊”的背景下探讨“共构”与“相通”。第四层次为第四个句号内容,指出“中和”之美的“普适”价值。(2)材料内涵分析核心话题明确。整则材料围绕“中和”之美这个核心话题展开。材料阐述“中和”之美的情境,即“中和”之美的两者常常处于“对立”“互殊”关系之中。材料阐述“中和”之美的内涵,即“相交相融”“互生互动”。材料阐述“中和”之美的传统文化价值。隐性提示学生思考其蕴含着哲学思想,即事物运行遵循多元存在法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多元存在的理想形态应该是相反相生,相辅相成,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最终走向多元和谐统一。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涉及“中和”之美的时代启示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中和”之美所蕴含的行为范式。即其中蕴涵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等,对协调人、社会、自然、国际关系、文化文明等方面的多重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彼此化育,才能共生共赢。写作情境引导。学生一般容易找到“中和”之美这个核心内容,往往忽略了材料中“对立者可以共构,互殊者可以相通”这句话的“暗门”。这里的“共构”与“相通”是对“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