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教育理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印染工人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能力,这种现象说明()A.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受教育者的要求B.领导的重视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规模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4.师范教育成为我国学制的一部分,始于()A.隋唐时期B.清朝时期C.民国时期D.新中国成立以后5.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书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文件是国务院颁布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教师资格条例》6.对教师社会角色的研究中,认为“教师是接受社会委托专门从事文化传播人,教师不仅要根据社区的文化价值和规范来教育下一代,还要形成权威,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这种观点是()A.道德权威论B.文化传播论C.双重角色论D.文化协调轮7.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A.现代化B.综合话C.系统化D.理论化8.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学者是()A.卢梭B.泰勒C.克伯屈D.施瓦布9.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B.复式教学C.小班教学D.合作学习10.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是()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自评价11.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奠定思想基础的学者是()A.皮亚杰B.苏霍姆林斯基C.班杜拉D.科尔伯格12.“人格感化”这一表现形式属于()A.说服法B.情景体验法C.角色扮演法D.合作学习法13.强调“学会关心”的教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14.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培养和组织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15.下面哪一项不是德育所欲有的特性()A.社会性B.统一性C.历史性D.继承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