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研究832023.14_“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构建陈艳艳王璐(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校园思政工作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务。本文对各地各高校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要真正强化两支队伍团队协作,必须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建立共同育人平台;凸显实践的特点,打造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建立共同育人机制。关键词:大思政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育人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简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各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大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打造让两支队伍深度融合的模式和平台,对当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一、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必要性(一)本质上育人目标一致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之所以需要构建共同体,其原因在于两者具有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力量,负责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代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层面”;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工作管理者,负责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与指导,代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实践层面”。两支队伍所从事的教育内容虽有所不同,但总体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所以,高校要确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育人的核心理念,真正促进两支队伍融合,构建两支队伍育人共同体,把共同育人的宗旨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全过程。(二)过程中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政策认识、思想意识和情感认知。坚定“四个自信”原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提高中完善、在优化中提升、在创新中发展。思政课教师是经过完整的、成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虽然理论水平比较扎实,但缺乏与大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足。而辅导员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其优势是与大学生有机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