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掌握平行线型相似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3.经历“操作——观察——探索——说理”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探索“见平行,得相似”的相关结论.教学难点:成比例的线段中对应线段的确定.教学过程:一、课前训练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A.两个等边三角形B.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两个长方形D.两个正方形2.若△ABC∽△A′B′C′,且,则△ABC与△A′B′C′相似比是,△A′B′C′与△ABC的相似比是.课堂复习提问: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1.教师板书概念;2.复习通过概念判断相似多边形。)二、探索新知活动一:1、操作:(1)在练习本上画3条互相平行的直线l1、l2、l3,再画2条直线a、b,使a、b与l1、l2、l3分别相交于点A、B、C和点D、E、F,(2)度量所画图中AB、BC、DE、EF的长度,并计算对应线段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3)投影学生的画图与计算,汇总结果。2、发现结论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板演课题和结论)3、对定理的理解:(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符号语言(2)如何理解“对应线段”?(3)“对应线段”成比例都有哪些表达形式?例1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EF∥BC。(1)如果AE=7,EB=5,FC=4.那么AF的长是多少?(2)如果AB=10,AE=6,AF=5.那么FC的长是多少?EDCBAGFEDCBA(教师板书,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线段的对应,加强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活动二:问题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DE∥BC,试说明△ADE与△ABC相似的理由。(组织学生积极操作与思考,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问题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的延长线、反向延长线相交的情况(由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板书)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基本图形:A型A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三角形相似.基本图形:例2、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BC、AB、AC上,EF∥BC,交AD于点G,(1)图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是哪几对?(2)与相等吗?为什么?符号语言:在△ABC中,如果DE∥BC,那么△ADE∽△ABC.符号语言:如果DE∥BC,那么△ADE∽△ABC.D/DCF/E/FEOBA(教师板书,...